一、县域智慧城市的发展态势
随着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范畴逐步拓展,从早期的中心城市、地级城市为主,逐步开始向县域一级下沉。县级市作为我国基层的行政管理单元,数量超过300个,建制县达到1万多个,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重点相对聚焦,也更加容易统筹推动,正逐步成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空间,也是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涵盖技术创新、应用普及、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其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近年来,智慧城市从地市级逐步下沉态势明显。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4.5%的县级市正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例如,山东省45%的县级城市都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规划目标,相关部门累积批复县级以上试点示范53个,建设内容涉及交通、市政、教育等20多个领域。
二、县域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的典型做法
以城市智能化综合管理和应用服务作为切入口,以县域特色产业优化提升作为突破口,以信息综合基础设施建设和覆盖作为着力点,释放发展潜力,成为县域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三类典型做法。
加强机制创新,集约化推动协同管理与服务。很多县级城市选择建立“合署办公、统一入口,业务协同”的智慧城市综合指挥中心,作为智慧城市突破口,形成从机制创新到数据互通整合的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例如,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努力打造“统一调度应急指挥,联动调处社会治理,集中高效便民服务”三位一体的智慧城市管理指挥服务平台,推动督查中心、智能交通、交通治超等多家单位集中办公,依托集中互联的信息系统,形成“找、交、销、查、考”五步闭环流程,构建了跨部门、跨业务的全闭环协同管理与服务机制。
优化特色产业,开放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县域本身产业特色充分结合,通过积极利用信息网络链接外部更广阔市场,用智能化手段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升特色产品供给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有力拉动经济实现良性增长。例如,有“岷江古航道小峨眉”的四川省青神县提出以要电商产业为突破口,以智慧产业发展牵引和带动智慧政务、智慧民生发展。目前,青神县已形成了以火烧木制品、腌腊制品、竹制品、茶叶水果等四大特色产业为支撑的电子商务综合产业体系,2017年网络零售销售额5.5亿,同比增长35%以上,成为四川省首个电商顺差县。青神县提出要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让这颗岷江流域的“璀璨明珠”,产业更蓬勃创新、城市品牌更加光彩夺目,成为综合信息服务能力领先的县级智慧城市。
改造基础设施,全面化提升智能设施服务能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是对现有硬设施的升级。通过广泛应用物联网、感知技术等,促进城市战略性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加强感知设施、智能终端在城镇供电、供水、供气和污水处理设施方面的嵌入和加载。加快人-车-路协同发展的智能交通路网建设。推进智能电网升级改造、新能源无缝并网。另一方面是形成县域发展的新基础设施。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以信息通信技术和设施普及“授人以渔”,全面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基础。“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江西省宁都市大力实施宽带网络、电商服务站点、物流快递服务网点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全市未通宽带行政村信息化建设,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贫困地区的全效覆盖,打通“网路”发展,减少信号“盲点”、信号“死角”。
三、建设县域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议
坚持一个能力,即聚焦增强县域创新驱动能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县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速经济和人口在县域空间的集聚,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推动实现人口本地城镇化,强化信息技术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把县级城市打造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创新崛起的主阵地,成为衔接大中型城市与美丽乡村的核心节点。
做好两个衔接,一是智慧城市建设要与县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衔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方向,都要紧扣县级城市的战略方向,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定位,因地制宜做好创新引领,以信息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推动实现县域差异化、可持续发展。二是县级智慧城市要与省市对智慧城市的要求相衔接。尤其在规划建设、设施构建、服务提供等方面,要与上级政府要求保持一致。要全面遵循国家、省、市的统一数据接口、系统对接规范和标准,开展统筹建设,形成上下联动、紧密衔接的统一格局。
做到三个避免,一是避免贪大求全。县域智慧城市框架虽然完整,但不必全面对标一二线城市的任务设计,而应该精准施策、区分主次、谋划重点、分步实施。同时在新技术应用、设备选型等方面,要紧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内在需求,做到需求导向,先进适度。二是避免设施滥建。县级城市要减少大中型数据中心建设,充分利用省市规划建设的数据中心设施资源,以及集约化政务平台,服务本地智慧城市发展。避免本地建设超出需求的数据中心,沦为数据中心房地产的粗放发展模式。三是避免政府包揽。虽然与大型城市相比,县域智慧城市建设内容涵盖面相对较少,投资体量小,但也不能走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老路。要通过财政引导资金,投入最重要、最急迫的公共领域和共性基础平台建设,以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突出四个注重,一是注重机制创新。充分挖掘县域行政管理与基层治理的机制创新潜力,适应街道、乡镇工作特点和便民服务需要,构建简约高效的智慧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县域智慧城市创新投资的风险分担机制,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注重普惠服务与基层治理并重。一方面要强化智能化应用的统一窗口,实现服务的均等普惠覆盖,打造县级融媒体中心,成为群众‘指尖上的服务窗口’,推进建设适配多类业务系统的统一输入平台,避免基层信息服务的重复录入。另一方面,加快推动“雪亮工程”在县域的延伸覆盖,提高县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科技化水平。三是注重产业提升。要将智慧城市建设从政府投钱做项目的输血模式,变为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的造血模式。在网络空间树立县域品牌形象,以网络化链接大市场,以智能化升级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本地产品附加值,形成独居本县特色的智慧经济,在省域、全国乃至全球的分工体系和价值链中谋求更高端地位。四是注重智力支持。要通过人才吸引和本地培育,弥补基层人才短缺带来的县域智慧城市有建设难长效运营的难题。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形成产业和人口集聚,吸引信息技术高技能人才回乡反哺,增强创新发展核心驱动力。
来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